四种 INFP 及东西方道德差异浅析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原文地址 zhuanlan.zhihu.com
说明 1: 本期是荣格斯 “荣格 - 尼斯贝特人格模型” 专题的第二篇。本文将继续上一篇《四种 INTJ》为大家解读四种 INFP 类型的人格结构,以及背后的理论。本文和荣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你是 INFP,且对于深度的自我了解有兴趣,那么阅读本文是你不二的选择。
说明 2: 荣格斯的人格模型始终使用特质论而非类型论描述,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有多个主类型和子类型。特质强弱决定你是哪几个类型(原型)的组合。我们的理论从不认为 INFP 的认知功能序列一定是 Fi Ne Si Te。
说明 3: 本文对东西方价值观和道德体系的讨论比较复杂。不过如果你是 INFP,我猜你会愿意读下去的。
下面是正文~
INFP,众所周知,是 Fi 主导的人格。那么到底什么是 Fi?一般来说,MBTI 圈子内主流的观点认为 Fi 是 "Personal Values",是一种完全发端于内心的情感,是建立在个人之上的道德和价值判断,因此它并不受外界的环境和团体制约,具备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色彩。这一观念已经被接纳了很久。然而,它其实深度上还有所欠缺。因为,我们之前关于 Fi 的认识,大多直接来自于西方 MBTI 圈子和心理学界对于 “Values” 的构建。西方人的文化体系中,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模式是基于一神教信仰的。在这一套信仰体系中,道德和价值的评判具备绝对性,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也都是来自于高于人类和文明本身的神圣实体。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民主、自由和公民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点在中国的杨朱学说中亦有所体现,但始终无法被认为是主流。相比之下,中国人的文化体系中,道德和价值观本身就是带有社会烙印,是取之于社会环境、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这一文化体系中,相当大的程度是 Fe,这一点我相信了解八功能和 MBTI 的小伙伴们肯定比较认同;然而,Fe 在儒家道德体系里面更多的是 “仁” 和“礼 “的范畴,描绘的是” 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中,怎样做才合乎礼节,才是尊重和爱他人,才是符合社会道德的 “,是直接和行动绑定的,所谓” 论迹不论心 “。而” 心“,到底是什么,其实在儒家道德体系中一样有很多的讨论,那就是 “义“,它描绘的是“社会中的我” 该怎么样约束自己,和自己相处以及塑造自身的品格。注意到,“义 “和 Fe 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它的来源并非对其他人的需求的客观感受(先人后己),而是吸收了外界的全部环境信息后对自我形象“该是什么样子” 的主观塑造,以此为基准,再基于他人和自己的共同背景(如国籍),感受其他人的需求。(先己后人)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到底是什么,在儒家经典中多有论述,却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这里的模糊和主体性品格缺失,其实就恰恰应了上一篇文章中对于整体思维(Holism)的一个特点:很多时候,不存在明确的定义和可遵循、可拆解的要求,必须通过 “意会” 才能理解和运用。“义”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对于行为模式的期许,带着相当高的实践性特征:它描绘的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之下,一个人怎么想、怎么做,才称得上有道德,称得上 “君子”。它自身具备相当大的矛盾性,一方面,它是君子自身品格的追求,属于内倾情感的范畴;另一方面,它又高度依赖外界的环境和背景,你在一种场合这么做是“义”,换了另一个场合同样的做法就是“不义”,这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是“义” 的复杂性,也是 Fi-H 功能最最独特之处。它是集体主义文化中孕育的个人导向,也是西方人完全不能理解的道德评价标准,甚至是导致如今东西方人难以互相理解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刚刚的说法有些抽象,下面会用一些更加具体的例子来描绘中国和西方之间在道德方面的根本差异。首先,我们了解中国人和西方人都爱好 “自由”;但在中国疫情爆发之际,中国人普遍选择了暂且让渡短期的自由,选择统一的封闭式管理,在疫情结束后才出来活动;而西方人不愿意让渡这一自由,拒绝封城,最后导致疫情更加严重。以上的例子,以及在权利义务和信仰体系等多维度的差异,都反映了东西方内倾情感形态的高度差异。在东方,道德,或者说,“义”,具备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性,这个在儒家经典中叫做“经” 与“权”的矛盾,这里截取一段笔者认为具备对 “义” 具备深刻理解的评价:
(原文地址:https://www.sohu.com/a/165503513_655336)
经是指伦理道德的主体品格,强调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强调坚守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权是道德价值的具体运用,可以灵活掌握、变通对待。权的变通并不能离开经的原则,而是更好地实践经的原则。《公羊传》云:“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 这说明权者与变通,表面似乎与经的原则不一致,甚至违反了经的要求,实质上却是真正遵守了道德原则,完成了经的使命,达到了人性善的目的。
综上所述,“义”,或者说中国语境下的 “整体性内倾情感”,就是一种同时具备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道德标准。它规定的是,在一类特定的环境、历史和时代背景下,怎么想、怎么做是有道德的。一旦背景确定,他就具备了绝对的道德评价性;但是,由于环境和历史背景多变,相对主义的、“合时宜” 的变通、妥协、交换和牺牲,确是其更加灵魂、也和西方道德体系最迥乎不同的地方。我们平常常见的 “有骨气”、“义薄云天”、“有风骨”、“大写的人” 等道德赞誉,都属于 Fi-H 的范畴。而在中国的历史环境之中,Fi-H 的基石,则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理想主义。如果说 Fi-A 型 INFP 的理想主义在于“让自由之风劲吹“,Fi-H 型的理想主义则是“天下大同”。
综上所述,Fi-H 和 Fi-A 的在核心架构上可谓天差地别,它是东西方价值矛盾的核心之一。作为 INFPer,如果你有些纠结你的情感世界到底是接近东方的 Fi-H 还是西方的 Fi-A,可以试着回答下面四个问题:(当然,这一问题还是在你确信自己是 INFP 时回答比较有效果)
(1)你认为,道德和价值是绝对、不容侵犯的,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权衡取舍和让渡的?
(2)你做出道德评价时,会直接就行为本身做出评价,还是会先考察行为所在的具体环境和背景?
(3)你更多地从你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能量,还是会从孕育你的土地中获得能量?
(4)你认为 “自由、平等“和” 繁荣、发展“哪个才是更根本的、不可被侵犯的权利?
另外,知乎答主
@卡巴基
在《="
https://zhuanlan.zhihu.com/p/96143331
"> 由香港问题浅谈东西方价值对立》一文中的描述,也挺不错,值得一读。
我们前面说了很多 Fi-H 和 Fi-A 的区别,指出现有的 MBTI 圈子内关于 Fi 的描述大多都是 Fi-A,它是我们一般理解的 “Personal Values”,具备个人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的特点;而相比之下,Fi-H 才是中式 Fi 的常见存在形式,它刻画的是 “环境和历史中的我 “,具备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相结合、道德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对立统一的特点。Fi-A 主导者是精神西方人,Fi-H 主导者是精神东方人。
相比之下,外倾直觉 Ne 的两种形态差异则没有 Fi 那么极化,也没有那么重的文化差异色彩。一般来说,整体观的 Ne 更在意事物之间的关联,喜欢发散联系、看到万物互联的 Ne,都是整体型的 Ne-H(或 Ne-B),而喜欢使用概念独立描述外界事物、擅长玩梗和使用修辞的 Ne,则是分析型的 Ne-A(或 Ne-O)。关于这两者的详细差异,由于篇幅所限,暂时不予细致讨论。
下面是关于四种 INFP 的介绍。前两种 INFP 和后两种 INFP 的精神世界结构相差很大——就像中国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差异那么大。
------------------------------------------- 分割线 -----------------------------------------
INFPOH:傲骨文人,用文字和行动践行 “义 “的士大夫 (The Shi)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傲骨文人”人格是这一信条的最佳践行者。INFPOH 与 INFPOA 虽然仅有内倾情感的整体性和分析性这一看似很小的差异,但比起精神西方人的后者,“傲骨文人”类型却是内核非常标准和深厚的精神东方人。纯粹的整体性内倾情感是这群人的核心动力,他们一生都在追寻,在既定的历史、时代和环境背景之下,自己作为 “我” 存在的 “义”;而分析性外倾直觉所带来的概念性思维,一方面为他们赐予了“赋比兴” 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探究 “士” 和“义”究竟为何物、以及如何践行这两个问题上穷尽一生。总体来说,在环境兴隆、万物生长之时,他们会选择 “兼济天下” 的豪情,展现出积极入世的高能动性,此时他们的作品和气场往往纵横捭阖,宏大深远,具有 INTJ 甚至 ENTJ 等类型的特征;在环境衰落、世道平庸之时,他们会选择 “独善其身” 的退隐,展现出消极避世的逃遁感,此时他们的作品和气场则会疏离散淡,隐士色彩浓厚,展现比较符合传统意义上 INFP 的模样;而在家国危急、万物崩坏之时,他们却又会再度挺立,为践行 “士” 之道自我牺牲,“舍生而取义者也”,展现出 ISTJ 等类型的特征。“傲骨文人”类型是一种又纯粹又复杂的人格,在西方的模型下很可能被测成其他类型。只有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才能真正认识这一类型的行为模式。
代表人物:屈原,杜甫,鲁迅,谭嗣同
INFPOH 型往往具有由身边宏观环境定义自身的倾向,他们 “从土地、从羁绊、从历史” 中获得力量和自我意志,并展现出坚定不移的决心,由于 Ne-A 的发散思维并不强,且常发展 Te,因此容易测出 IXTJ。他们并不喜欢用明确的话语定义自我,也不太在意抽象的、可描述的价值观。与其说他们的自我是某种“价值观(values)”,不如说是自己心目中的,自己在历史长河中该呈现的样子和作用来的更加贴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类型虽然是 INFP(数据显示 INFP 男少女多),但是似乎在中国,INFPOH 男性可能比女性还要稍微多一些,这可能和长久以来的文人士大夫教育有所关联。
INFPBH:乌托邦理想者,古典婉约的才子佳人 (The Healer/The Mediator)
“乌托邦理想者”类型的 INFP 感情丰富、外柔内刚,是一群古典、婉约、文艺气息浓厚的人,也是 INFP 类型下最接近(或最易测出)INFJ 的子类型。与 “傲骨文人” 型的 INFPOH 类似,她们的主导功能也是整体性的内倾情感,拥有历史背景和环境所赋予的坚定内核;而在整体性的外倾直觉作用下,INFPBH 的世界相对来说比常常把一生构建在 “义”、“士” 等抽象概念的 INFPOH 要更加繁复、发散和多彩。她们常常在 “世界中的我” 这一概念外部,不断地用新鲜事物和发散思维去进行装点和打磨,因此会塑造出一种包容开放、仙气十足的外在气质;同时,在 Fi-H 和 Ne-H 的共同作用下,INFPBH 往往拥有极强的移情欲,所谓处处是他人,处处又都是自己,由于这种 “在他人的故事中流自己的泪” 的倾向很强,她们往往对 “世界和社会该怎样才好” 拥有很强的理想观念,并且对于自己认定的 “义” 绝不退让。和 INFJ 不同的是,INFPBH 型情感出发点仍然来自于内心而非外界,更倾向于自我导向而非他人导向,因此她们往往更喜欢装点自身,全方位地塑造自身浪漫、多情的形象,而并非为某个人、某段关系刻意表现出对方喜欢的样子。由于 INFPBH 是以 “移情” 为内核的高敏感人格,若环境中其他人都普遍现实、功利、喜好竞争,她们就比其他人更容易陷入沮丧。
代表人物:曹雪芹,林徽因,柳如是,赵灵儿
INFPBH 原型的描绘中用了 “她“,原因主要是这一类型男性的比例明显少于女性,且这一类型自古以来就比较符合中国文化审美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古风、汉服、戏曲等圈子,这一类型的小伙伴非常多。INFPBH 在大部分时候都避免冲突,并且主动融入环境,并且用移情(而非共情)理解他人,因此被叫做 Healer/Mediator,不过她们在面对违背 FiH 的事物时,会收起这一面,并且变得强硬和决绝(参见柳如是对钱谦益“水太凉” 的不齿 2333)说起来,虽然中国社会体现出非常强的 ESJ 特点,但中国古典审美中最喜欢的男性(INTJOH,内圣外王 / INFPOH,傲骨文人)和女性(INFPBH,乌托邦理想者 / INFJBA,梦幻仙灵)形象都是 IN 系,这也是一种非常辩证的结果吧(笑)。
INFPBA:心有洞天,人生如逆旅,自由绽放的诗人 (The Poet)
“心有洞天 “类型的 INFPBA 是最符合我们对 INFP 的印象的子类型:多情,善感,同情心强,理想主义,极度重视自由和个人价值,乐于多维度地进行自我表达。这一类型的主导功能是分析型的内倾情感,也就是内倾情感中最纯粹的、自我导向的部分,因此他们会有着非常坚定的内心和独立的自我构建,对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都有着很强的信念,不容他人指摘。同时,在整体型外倾直觉的辅助下,他们常常具有发散思维的倾向,将眼中的万事万物,都联系和交织到自己的内心之中——也就是说,面对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他们都会让它 “围绕着内心打转”,并为它们赋予相应的意义。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活跃于文学、传媒、艺术等行业,并且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咏唱自己内心的歌谣。由于这种构建的内心世界往往非常繁复和自我,又不能像 INFPOA 一样完全概念化地明确表达,因此他们是一群非常渴望自我表达,也非常渴望被理解和包容的人。这一类型的人如果遇到一个判断倾向较强、对于自我表达的包容度并不很高的社会,就会非常沮丧甚至产生攻击性和毛刺,成为反对社会主流风气的异见者。
INFPBA 高度活跃于文学、传媒、艺术等行业,理想主义的倾向很高。他们对 “什么是好”,和 Fi-H 型的会有些区别,往往会更关注过程层面,看重某种普世的价值观是否能够得到推行,和更关注结果层面(大家是否能够得到客观的幸福和发展)的 Fi-H 型 INFP 有明显的区别。INFP 都是典型的左派,Fi-H 是东方型左派,Fi-A 是西方型左派,因此这两种人虽然都是 INFP,却在网络上非常容易不对付。
代表人物:林黛玉,奥黛丽 · 赫本,毛不易,《三体》程心,魔法少女小圆
INFPOA:宁静哲人,澹泊、坚定、深刻思考人生价值的哲学家 (The Philosopher)
“宁静哲思” 类型的 INFPOA 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和 “精神西方人”,将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对自我情怀的追寻都建立在分析式的视角之上,这使得他们在对待世界时,内心构建并秉持一个纯粹直率而理想化的个人价值标准,同时,灵巧分散而跳脱的注意力又带着他们的目光游走在五光十色的抽象意趣之上。从整体气质来看,INFPOA 经常呈现出一种天真烂漫又清澈真实的特征,为人秀逸通达,在道德层面颇有追求,讲究纯粹的、超脱于现实之上的道德,同时内心少欲少求,廉洁单纯,比起获得现实的成就,更喜欢分析、充实和坚守属于自己的纯粹的价值体系。这样的性格特征使得 INFPOA 在他们自己选定的世界里自由生长和发展,虽然这个世界往往并不大,但他们在其中自得其乐,也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就。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暗示了属于 INFPOA 的一个问题:高度分析视角的思维方式和重视自我价值的内倾情感会使得他们具有相当强的道德洁癖,而这可能会对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适应中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寻找一个鼓励自由表达、开放包容的环境可能对 INFPOA 来说非常重要。
INFPOA 对世界的认知是离散的、概念化的、可描述的。他们往往气质比较出世和清澈,非常脱俗,表现的也很内向,对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深度是四种 INFP 里面最深的,并且常常发展 Ti 逻辑思维,以建立自我一致的、明确的价值体系。虽然他们的理想主义程度和 INFPBA 很接近,但由于更加内倾和出世,往往不太会有很强的 “以心目中的普世价值对外抨击和判断 “的倾向。
代表人物:尼采、卡夫卡、毛姆、小龙女
四种 INFP 都是具有独特价值观和个人风格的理想主义者,是人类文明进步中精神层面的追求者和完善者。现实中,这些人往往都会精力较为漫长的磨合过程,通过不断的尝试、自省和选择,直至自身的价值理想,和现实世界,达成一个平衡态,或入世,或出世,终究都会活出自己的瑰丽色彩。常说 INFP 是 “大后期”、“大器晚成” 的人格,莫过于此。
下面四首歌可以很好地代表这四个类型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INFPOH(傲骨文人)——《我的祖国》郭兰英
INFPBH(乌托邦理想者)——《红颜旧》刘涛
INFPBA(心有洞天)——《起风了》买辣椒也用券
INFPOA(宁静哲人)——《Still, Still, Still》The Piano Guys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阅读,敬请期待下一篇文章~